我在我同学的电脑上发现了这部纪录片。当时,我的同学想把它推荐给我。我带着不安的心情去看了。结果真让我震惊!!因为这是我看过拍中国最美的纪录片!!!它的英文名叫《wild china》,中文官方译名最后被定为《美丽中国》。
该片是由世界著名的bbc自然历史制作团队和**电视台主要影视制作人cctv media联合制作的一部关于中国野生动物和自然风光的记录片。这也是bbc于中国电视台的首次合作。
《美丽中国》分为“富饶华南”、“彩云之南”、“青藏高原”、“长城以外”、“龙之疆域”、“喧闹海岸”6集。这部耗资500万英镑(合7500万元人民币)的纪录片延续了bbc野生系列的概念,但将视角扩展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bbc环球公司首席执行官史约翰先生说:
“我们很自豪地将这个宏伟的系列片介绍给世界各地的观众,所有镜头都是高清拍摄。”这里我选择了它的第二集,也就是拍云南的那集,告诉了我中国美丽的动植物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片名也叫做《香格里拉》。
云南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使其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这是云南选择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首要条件。按气候划分,既有热带、**带、温带的动物,也有寒带的动物。按植被类型划分,既有高山森林、草甸种类,又有河谷,平原种类,形成了寒温热带动物均有,动物种类南北东西交汇的奇特现象,被誉为“动植物王国”,这可是全世界都很有知名度的。
片子依次呈现出的分别是傣族的庆典仪式与节日,穿插剪辑的是一尊佛像与傣族女人们去取水,然后是一些同期声的打击乐,这里很欣赏的是对脚部给的特写,这种足部特写在片中有多处。接下来的剪辑有点快,有个剪辑是不知道是哪种鸟的眼睛切到了佛像的眼睛,这就让仪式内与外界联系到了一起,类似的还有剪辑进孔雀羽毛和大象的眼睛。紧接着用很轻快的打击乐带入到了一个欢快的泼水节的场面,那晶莹的水珠和欢乐的人们所构成的画面,人们尽情的泼水玩闹,加上那么轻快和优美的音乐,让人觉得舒心、愉快。
其中有一个很特别的画面,一个解放军穿戴的人被人泼水而自己这是憨厚的傻傻的笑着,帽子上的国徽标志不由得使我想到这部片子是否还是有政治宣传色彩呢,毕竟这是全球播放的片子啊,要有中国共产党的元素在里面。不过这样还是很隐晦的,潜移默化式的渗透容易使人接受。
介绍地理环境的时候不是像我以前看过的那样是用地图了,而是用地球,这个逼真啊,这部分的山脉拍的很大气,上面的水汽般的浮云又增加了动感,使原本不懂的景观“活”起来了,还有种仙境般的感觉。流云和水汽的镜头在片子中运用多次。
在金丝猴出现之前,是浮雪的场景介绍。近距离的树悬挂非场景致,这在北方很常见。我不知道云南怎么样。金丝猴也很可爱。你可以和法国人pk。几个头部的特写镜头显示,猴子的表情似乎很忧郁。“雪后的猴子就开始觅食了”,虽然解说是这样,但看画面总感觉是换了一个季节,至少也是雪都化没了。
片中详细的介绍了其食物是那种半菌半植物的地衣,这片子中生物学知识充足,也是半科教性质的。
介绍中国红色熊猫的时候,还是很可爱的小动物,没有太出彩的地方。后面一些植物的特写(集中在花朵上)也不错,比如娇嫩的蓝色花朵,上面有一只小昆虫在爬行;白玉般的花朵和完整的雌蕊非常娇嫩。中间接了一段关于植物猎人的历史资料与介绍(黑白),画面上是有差距的,可能是因为叙述线索的需要,才用的吧,虽是珍贵的史料,但不是很喜欢,与整体的感觉不太协调。
用绳索过怒江峡谷那部分让人感到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连交通都是如此特别,配上音乐,感觉很心惊胆战,生拍绳索上的人会掉下去。看着纵横交错的绳索和绳索上人们无所畏惧的神情,我不禁佩服当地人民的创造力和勇气。
杜鹃花是红色的,但吸引人的是那里的鸟儿,看着它们在花中吮吸蜂蜜,机敏的动作。
音乐和图片给人一种悬念感。下面会出现什么样的动物?局部的拍摄让我误以为要出现什么庞然大物呢。这是红腹雉。值得一看。雄雉以独特的**方式追逐雌雉,就像正反两种编辑方式。
看到公角雉鲜艳的肉垂一抖一抖的,还配以翅膀拍打发出的独特声音,这样的追求真的很好笑。剪辑很有技巧,故布疑阵般的制造悬念。
松软的泥土慢慢地伸出嘴、头、身和尾巴。这是两栖鳄鱼蝾螈。特写镜头里甚至可以看到它的鼻孔。同样,一种植物从土壤中钻出来,竹子在瞬间迅速生长。这是通过使用逐帧摄影(或延迟摄影)和相机来完成的。
场面不大,但拍出了一种震撼的效果,谁有会想到那小小的竹子竟是这样迅速的成长。
竹蝙蝠是一种非常小的蜜蜂大小的动物,生活在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竹林洞里。需要拍摄竹蝙蝠的洞穴生活,bbc的工作人员用自己制作的摄像头伸到狭窄的洞穴里,捕捉到了洞穴内蝙蝠生存的画面,那个自制摄像头,其实就是英国随处可见的家用夜视闭路系统作出来的。那里面一个小蝙蝠张嘴的镜头,让人们看到了它的口腔内部,牙齿和舌头都是清新可见的。
晚上拍摄飞翔的小蝙蝠的片段很是漂亮,应该是用红外拍的,拍出了小蝙蝠的质感,也在它们穿梭在洞口的时候看到它们的小嘴,小脑袋,甚至看清了它们的骨头和肉质。在竹林中飞翔的小蝙蝠和当时的清静音乐构成了这宁静的夜晚,竹蝙蝠在用翅膀跳舞。突然,在这样一个夜晚,出现了危机。那是条蛇,打算吃小蝙蝠。一边是未知的小蝙蝠,另一边是慢慢靠近的蛇。由于音乐的对比,气氛非常紧张。
但最重要的是,由于洞太小,蛇没有成功,所以它不得不爬走。还有一张从洞里拍摄的蛇头特写。我不知道怎么拍。“在拍摄竹蝠的时候,竹叶青(也就是那条蛇)就近在咫尺,吓得摄影师大气都不敢出。”看过这段材料,我才知道他们还是很危险的,应该还有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艰辛,纪录片人啊,很不容易。
以竹为线,告诉它和人的利益,然后动物-竹鼠。看着好好的竹子被拖到了地下,进而看到了主角,是嗅觉很好以竹子为食的动物。怎么拍的这么清楚对我来说是个迷。只有当我看到它,我才能知道什么是不可思议的。
同样的,只看到树枝在动,不知道又被什么动物拉扯,这是就轮到野生亚洲大象出场了。看此片之前,我是不知道中国境内有大象。
下面还有那种独特的捕蜂方法,很有技巧,不过最后以人们掠夺了蜂窝,然后吃幼虫来结尾,还有那个人耍宝似的吃法,真的很气愤,难道我们要展示我们吃动物的残忍,这是中外合拍,虽然真实,但也不要以点带面,为啥不来个我们保护小动物的呢?
象芋开花这组镜头,里面的解说词解说了我们从画面看不到的味道,还有部分使用热感摄像机来拍摄,以冷色和暖色来表现花的温度在上升,表现这个森林女巫的与众不同的一面。她利用埋葬虫来授粉,你可以看到雄蕊释放黄金花粉,真是一种奇妙的植物。画面的精美与细致,这段就很有代表性。
我看的版本不是最高的,听说高版本的画面是“无以伦比的美丽”。
后面还介绍了野生长臂猿,它们是音乐名手,有一只大约才一天的幼猴的画面,听说很珍贵,就是很难得的意思了,下来就是橡胶林的问题,这里就不多说了,我只是特别欣赏这里的画面的美丽。结尾部分大象又出来了,在看到游客们后离开了。看到那只在水里挣扎的小象,我突然想到了在《白色星球》里结尾的那只找不到可以支撑它上岸的厚冰的镜头,同样的手法,同样的主题,在这种数量稀少的物种身上透出的一种无奈。
这段的解说也是佐证:山脉目前暂时还是一片绿意盎然,迷惑的单纯,苍穹之下也许有中国最丰饶的自然宝藏,脆弱而无与伦比,在云雾袅袅之下,一个动植物与人类紧密相连,错综复杂的世界。
整体来说,这部片子不论是从视角、摄影还是配乐,都是我看过关于中国的纪录片中最棒的!其中有些野生动物和风景的镜头从未在银幕上出现过。视角平和,基本做到了真实、客观和公正;摄影技术是顶级的,自不必再多说;总体感觉完全中国风,该磅礴的磅礴该精致的精致,与背景融合为一体。
中国竟然有这么多野生动物、这么多如此美丽的地方,有机会一定要去走走。这部片子的画面都可以和摄影作品媲美了,相信在全球放映之后,会有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美丽的中国。
希望大家都可以去看看,然后更加的爱我们的大好河山。明白了古人丧国时,看到大好河山是多么的痛苦。让我们爱护好我们可爱的祖国吧!
《美丽中国》观后感
暑假我观看了纪录片《美丽中国》,随着翩翩起舞的丹顶鹤在金色的阳光下欢快鸣叫的声音,纪录片开始了,看到诗情画意的湖泊,听到豪放庄严的背景音乐,我立刻被这纪录片吸引了。看完后,我非常震撼,《美丽中国》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记录片! 《美丽中国》这部六集大型纪录片,从各个角度反映了我们国家的魅力。我发现我们的祖...
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
美丽中国》是表现中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看过之后给了我深深的触动。纪录片作为 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的电影电视艺术形式 ,其手段在于对真实素材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其目的在于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但由于参与人数少,自然纪录片缺乏鲜明的人与人之...
美丽中国读后感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题记 文明的步伐像优美的草原歌,把我们的青春带领来到金黄色的隔壁沙滩,一粒粒金子般的黄土上,叮当声演奏着灵魂的沙漠歌谣,憧憬走出了山的那边看到大海的我们,面对万千彩虹编织的景秀山川,我们发出伟大的赞誉 山河,中华的美丽图腾。 虽说我们的生命是泉水,但我们要做奔腾的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