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观专题纪录片《永远在路上》有感
(朱亚欣)
10月17晚,由**纪委宣传部、**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影片中,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等涉案各方现身,穿插办案人员、专家学者的讲述和分析,并首次公开了案件的许多细节,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我镇纪委办也在第一时间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集中观看、集中教育;通过观看《永远在路上》我对“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体会颇多。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中纪委拍摄《永远在路上》的初衷一方面是让广大百姓看到了我们党反腐败的坚定决心,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警示为官者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很多人看《永远在路上》,看到的都是他人的贪腐,看到的都是别人的故事。
正如片子中原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说的“自己最痛恨**,没想到自己成了**。”片子中反面典型的“忏悔”对在位的领导干部应该起到深刻的警示作用。听**忏悔,每人都应当把它视为难得的精神财富。
正如一位在位者听过**忏悔后讲到:“不可不听,不可重犯,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筑起拒腐防变的心灵之坝。”以人为镜,可知得失;党员干部应从落马**的身上认真吸取教训,由人推己,警钟长鸣,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在心灵深处守住勤政廉洁的一片政治蓝天。
通过观看《永远在路上》,我党在大众**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须先治党,从严治党。反腐败是一场必须打赢而不能输的斗争。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第二, 四风 动摇了党的 执政基础 。 在任何一个革命 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都注重艰苦奋斗 团结协作 不怕牺牲 实事求是的精神,使国家和人民有了今天来之不易的成就。但是,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 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 ,有些还很突出。形式主义对人有害。形式主义是一种表演。形式主义违背了 实事求是 的精神。...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观看10月17日一10月25日播出 纪委宣传部 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本人感触很深。 一是改进作风,关键在情感上。我们都非常清楚,焦裕禄同志担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仅一年半时间 1962年12月 1964年5月 ,但是群众对他的感情和他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是很 员干部工作几十年,甚至...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党员都应该从现在做起 从我做起 从身边小事做起,对自己的思想作风 学风 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开拓进取 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为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要始终牢记理想信念,政治上讲清楚,责任使命上讲清楚,党员形象上讲清楚,党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