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促合作活动助成长
李咏琴名师工作室三年工作总结
为期三年的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在“研讨、培训、切磋、引导、交流”中“匆匆”而过,感慨良多。名师工作室于2013年1月教体局授牌成立,2016年8月周期结束,回忆我们艰辛而又不断跋涉的步履,想想工作室以及各位成员所取得的进步及遇到的问题,经过三年地不懈奋斗,我们颇感欣慰:困难与责任同在,奋进与成就共生,我们一直在不断提升自己,也在不断影响他人。
针对我工作室开展此项工作的一周期的情况,特梳理如下,向各位汇报。
一、制定计划,明确职责。
及时制定《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及《年度的工作重点》,成员根据要求,随后制定了个人的《三年发展规划》及《年度具体研修计划》等为了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需要又先后制定了《工作室管理制度》《工作室考勤制度》《工作室评价制度》《工作室成员分工及职责》及《师徒磨课安排》等等。有了制度的保障,三年来,使工作室的工作一直顺利进行,届终结集了《团队建设》一册。
二、理论引领,专业阅读。
我们首先制定了《理论学习计划》,采用个人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办法,并通过相互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每位成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阅读的书籍有《新基础教育》,窦桂梅老师的《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窦桂梅的阅读课堂》,王崧舟老师的《课堂语感教学策略》《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语文的文化品格》等多部教育教学论著,这样使工作室成员做到了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学习成为自己成长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不断探索、感悟、反思,使他们逐渐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方位的教师。
三、课题研究,促进成长。
工作室的主课题是——语文教学主体性策略研究,学员根据自己所带的年级及自身特点再寻找小型课题进行研究,
(一)“主体阅读”教学研究
2013-2014年,根据当时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我们首先确立了母课题为《语文主体阅读》,成员们根据自己的所带的年级及自身的特长,确立了子课题:“开放性的课堂”、“自主质疑、互动**、反馈升华课堂教学模式”等,课题研究反复研磨教材,在实践中落实课题理念。重视有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找出成长的方向。
(二)“类结构”教学研究
2015年,根据语文教学效率低的状况,工作室的课堂研究重点确立在“类结构”上。“类结构教学”就是按文体将教材进行灵活适时恰当的分散或集中重组成结构教学单元,按相同文体进行长程两段式的教学。类结构教学体现了我们追求“教学结构”的理念,在对教材创造性地重组中,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都形成特定的结构。
这种结构化的过程,除了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逻辑性、结构性和学习效率之外,还可以呈现这样的几个价值:一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二是教师发展的需要。
三是教研建设的需要等。
董丰迪老师首先展示了一节语文“单元类结构”教学的自读展示课——《莫高窟》。课堂上,董老师以生为本,大胆地开放课堂,放手让学生自学,改变了以往教师领着学生的走的课堂形式,致力于学生的生命体验与成长,短短的一节课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结合这节课,工作室又做了语文“单元类结构”教学经验介绍。
我们选取一个典型的文本来整理一个单元,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类结构教学设计之一——托物言志类《夹竹桃》《广玉兰》
类结构教学设计之二——“走进古诗词”类《黄鹤楼送别》《清平乐.村居》
类结构教学设计之三——“名著经典”类《三顾茅庐》《黄河的主人》等,所研究的成果在不同的舞台上展示,均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集思广益,形成了一个**。如林伟《关于“开放性”课堂的研究方案及反思》;王莉莉《学生主体性问题研究方案及反思》;李风《问题导读凸现主体》;郑丽霞《阅读教学中的“类结构”教学课题研究方案及反思》等
四、名师引领,研课磨课。
基于课堂教学研究,名师指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提问**、研究与培训互动、示范与模仿、现场诊断、参与分享等方式,提高了成员在课堂教学中的综合能力。
(一)发挥主持人的引领作用。
对于主持人来说,承担这项任务也是一个督促成长的平台,不仅对他人有引导作用,有时示范班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所以每个学期我也开一节示范课,先后指教了《莫高窟》《月光启蒙》《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一次抱母亲》《渔歌子》等等,工作室全体成员、实验小学的语文老师参加听课、交流活动。他们认为:
***教材深入浅出,环节设计严密,师生互动顺畅。
其中,李风老师在听了《渔歌子》一课后写到:就像随***攀登诗词教学的顶峰,整节课我置身于词的情境中,一步一景,领略词人张志和的快乐、洒脱。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声响了,回顾整节课,有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我对***那精湛的教学艺术无限仰慕。
民间有句话:山有多高,水有多深。观摩了***的课,听了***的交流,我从心底认识到,老师就像是山,学生就像是水,课堂上,老师引领到哪一个高度,学生的素养就会到达哪个高度。
因此,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一定会给学生带来精彩。
(2) 借助新的基础平台,提升自我。
为了提升“新基础研究”的深度,华师大教育专家定期到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指导,针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专家们毫不保留的为我们侦查辨析、排忧解难、答疑解惑,并与实验老师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我们工作室成员都是我们学校教学的骨干,义不容辞的担起了上课的任务,借此平台,我们工作室人员一起研课、磨课,最后请专家跟实验学校的老师们一起听课、评课,教师们对“新基础”的相关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及时重建了自己的课堂,努力践行着“新基础教育”的理念要求。会员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
精彩回顾:
1. 2013年2月26日—27日,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专家到我校指导教学工作,借此机会工作室成员林伟展示了一节作文课《给别人画像》,课中集中体现了工作室成员专题研讨的成果——教结构,用结构。专家结合课堂教学实例,给出了精彩的点评和指导。
2. 2014年3月8日,工作室成员董丰迪老师执教《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通过讨论和交流,教师对如何安排阅读教学的两个课时有了明确的认识,对挖掘文本的训练有了明确的方向。
3. 2014年4月24日,华师大“新基础教育”活动的专家吴玉如教授来校指导,工作室成员林伟老师执教了《莫泊桑拜师》一课,课后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了评课,主持人***把这课的磨课过程及设计理念做了细致的说明,使听课者对每一个环节的安排目的更加清晰。吴教授就如何在六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贯彻新的基本教学理念进行了详细而有效的指导。
4. 2015年4月15日,“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李政涛教授到校指导。董丰迪老师出示了叙事抒情单元的精讲导读课《我和祖父的园子》,郑丽霞老师出示了自学展示课《月光启蒙》,林伟老师出示了习作评改课。
单元结构教学的三种课程类型反映了我们对单元结构教学研究的发展。课后,***把工作室对于单元类结构教学研究的收获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汇报,随后,三位执教老师进行了说课反思,最后李政涛教授对于单元类结构教学怎样进行整体建构进行了细致的指导,从目标设定、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类文章的评价标准等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三)**教研
2016年4月21日,省立小学语文**教研协作服务学校活动在崂山实验小学举行。从省市领导、专家,以及来自全省17地市的小学语文教研员参加了此次活动,工作室成员郑丽霞老师进行了课例《黄河的主人》的呈现。在研究中,我们从整体上梳理出三种基本的课程类型
精讲导读课、自学展示课和拓展读写课。郑老师的自学展示课,摒弃了繁琐的课文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直指语言文字表达,课上指导学生运用在“精读导读课”上习得的方法,采取自学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将课堂时间真正的还给了学生。得到了各专家的认可。
它促进了我们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
(四)请专家到校指导、示范。
我们经常聘请青岛市语文教研员张兴堂先生和崂山区语文教研员韩玉兰先生来我校指导。
1、2014年11月21日,聘请了青岛市张兴堂老师来校指导,崂山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上午,工作室两名成员林伟、郑丽霞进行了课堂教学示范活动。课堂报告结束后,专家张先生和参加活动的老师进行了课堂评价和讨论。
张老师就两课的优缺点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尤其对一节课如何来制定目标给了具体的说明。下午,张老师作了一个报告,题目是: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法。
让老师们明白了“**体验式”阅读教学法可分为“六模块十环节”来落实,可操作性强,对于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也对语文阅读教学法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2015年3月24日,工作室举行了教材重组——“单元类结构”教学研讨活动,特邀请了市教研员张兴堂老师到校给予了细致地指导。
本次研讨,先是由三位老师展示了“类结构教学”的三种课型,其中,郑丽霞老师讲授了精读课——《夹竹桃》;林伟老师讲授了自主展示课——《广玉兰》;陈竹霞老师讲授了作文指导课。随后,我们一起进行了一次课堂谈话和课堂评价活动,张兴堂老师对这次展示的三节课进行了点评。他肯定了研究的可行性和光明前景,并对三个班进行了详细的指导。
3、2014年12月11日,邀请了青岛海逸学校的孙雅婷老师到实验小学送了一节课——《哪吒闹海》。该班是孙先生代表青岛参加华东四省举办的第六届优秀选课活动的一个好成绩,荣获特等奖一等奖。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们迫不及待地邀请她讲课,分享她在课程改革方面的成就。
课后,孙老师还向大家介绍了她的课堂磨合过程。我们听后感受颇深:《哪吒闹海》一课,教学直奔“把故事讲生动”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设计环节层次清晰,学生课堂生成精彩。
可喜的是能看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短短30分钟,学生从磕磕绊绊能读书,到最后能投入地讲出人物的“语气”并加上“动作”讲故事,实在是精彩!
(5)与专家讨论同一课。
为了加强国际交流,提升教师的国际视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行为,2015年 4.24日特举办“香港—台湾—青岛”两岸三地魅力课堂教学研讨会。成员郑丽霞与台湾陈丽云共执教了《两兄弟》; 成员董丰迪与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共执教了《爱因斯坦跟小女孩》。
通过“同课异构”教学研讨和专题讲座,搭建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开阔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使课堂教学更具魅力。
名师工作室活动总结
名师工作室活动总结 携手同行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参加 名师工作室 的教学研讨团队,和大家一起 交流教学中的得与失。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我经历着,学习着,收获着。回首这段时间的学习历程,我要从心底感谢于导演,感谢工作室这个平台让我认识了这么多优秀的老师。 我从你身上学到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很多。现将一些收获...
名师工作室活动总结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参加 名师工作室 一 积极参加活动学习先进理念 上学期,工作室的活动丰富多彩。我参加了市先盛里小学 二 三年级课例展示及交流研讨活动 在市迎秋里小学组织的 一 四年级课例展示及交流研讨活动 在区古城小学组织的二年级课例展示并聆听了于主任讲座《透过 课标 看 有效 》 每一次活动都让...
学习交流成长--名师工作室活动体会
学习交流成长 从四月成立著名老师工作室到第一轮学习结束,王一芳在短短的一个月内感到疲倦和快乐! 多年来,我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干了28年,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只有我自己清楚。能在自己的家乡 自己热爱的这片热土上找到和自己有着共同爱好共同目标的一群人,有一个专门的团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我的内心充满了难以言...